1. 结构与材料
外层材料:通常采用普通碳钢(如Q235)或低合金钢,提供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抗冲击性能,承受管道系统的压力和外力。
内层材料:使用高硬度耐磨合金(如高铬铸铁Cr15Mo3、镍硬铸铁或碳化钨),厚度一般为5-20mm,直接抵抗物料冲刷磨损。
结合工艺:通过离心铸造、消失模铸造或重力铸造,使两层金属在高温下冶金结合,确保界面牢固无分层。
2. 核心优势
超强耐磨性:内层硬度可达HRC55-65,耐磨性比普通钢管高10倍以上,适合输送矿浆、煤粉、砂石等磨蚀性介质。
抗冲击性:外层钢材吸收冲击力,避免脆性耐磨层开裂,适应复杂工况(如大颗粒物料或高速流动)。
经济性:仅磨损部位使用昂贵合金,成本低于整体合金弯头,寿命延长3-5倍,减少更换频率。
定制化设计:可调整内层厚度、合金成分(如添加钼、镍提升耐腐蚀性),适应不同酸碱环境。
3. 典型应用场景
矿山行业:尾矿输送管道、选厂磨矿系统弯头。
火电厂:煤粉管道、除灰系统的高磨损弯管。
水泥厂:生料/熟料气力输送弯头。
化工领域:含固体颗粒的腐蚀性介质输送。
4. 技术参数参考
口径范围:DN50-DN1000(可定制更大尺寸)。
弯曲半径:1.5D-5D(D为管径),常见90°、45°、180°弯头。
工作压力:≤6.4MPa(需根据外层材料强度设计)。
温度范围:-30℃~600℃(高温需特殊合金或冷却设计)。
5. 选型建议
磨损评估:根据物料硬度、流速、颗粒大小选择内层材质(如高铬铸铁适合中等冲击,碳化钨适合极端磨损)。
安装方式:法兰连接、焊接或快速接头,需考虑系统振动因素。
维护策略:定期检测局部磨损,部分产品可翻转使用或内衬更换。
6. 市场主流标准
国内:GB/T 34008-2017《耐磨管道技术条件》。
国际:ASTM A532(耐磨铸铁标准)、ISO 15647(复合铸造规范)。
通过合理选型,双金属耐磨弯头可显著降低停机维护成本,是重磨损工况的理想解决方案。采购时建议提供具体工况参数,由供应商优化材料匹配和结构设计。